智能压实管理系统--中海达智能施工解决方案

中海达logo

搜索
路面施工管理系统
行业现状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压实是确保道路达到良好长期性能指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对不同道路结构层材料进行充分地压实,可以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去承受交通荷载和各种不利环境影响因素。

传统路基压实施工设备和技术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因材料的变异性造成道路结构层的均匀性差(尤其是土基),铺筑层含水量难以控制,低温或温度不均匀时施工困难(主要对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和温拌沥青混合料WMA而言),纵向接缝难以压实,缺少必要的反馈装置,压路机驾驶员难以知晓全过程的压实状况。

传统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有灌砂法及核子密度仪测定法和环刀法等。而以上方法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操作复杂、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无法有效检测地下潜在的漏洞。
上述问题导致了道路施工中工效低、成本高、路面性能降低、道路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也增加了养护和修复的费用。

方案综述

中海达智能压实系统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压实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实强度、振动频率等物理参数。并通过压实遍数、填筑厚度、行进速度、压实度数值指引机手实时有效地施工,保证预期的压实指标。


平板收集到的信息则通过物联网和5G通讯的方式实时回传到服务器里面,做到全天候、实时查看碾压施工作业,管理人员能在任意互联网终端查看施工信息、实时碾压情况、剖面分析和输出相关作业报告等。

应用场景

1.水稳沥青路面压实
2.土方填筑压实
3.水利大坝坝体压实
4.机场跑道压实

方案优势

1.精准定位:厘米级北斗定位振动轮和振碾机身的水平位置、高程、方向及速度;

2.施工引导:工业级平板电脑图形化实时显示、记录压实遍数、压实值、激振力、振动频率及行驶轨迹

3.质量管控:现场随时查看施工报表,分析薄弱区,并具有报警功能;后台生成施工进度报告、施工质量报告、压路机工况报告等;

4.满足《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及《公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应用案例
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智能压实应用
太原东二环在路面施工阶段引入中海达路面智能压实系统,该系统涵盖水稳沥青层压实、摊铺管理、拌合站生产管理、运输管理,实现路面施工所有环节的管理
沪渝蓉高铁智能施工项目
沪渝蓉高铁项目拟为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加装施工管理系统,对所有标段桩基施工(CFG)信息化管控与辅助施工,以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达到业主、监理、标段、班组协同高效作业、确保施工质量的智能施工状态,从而进一步便利人民群众出行,加速构建沿江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服务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连淮扬镇铁路智能压实应用
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是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江苏省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连淮扬镇铁路全长约305.2公里,全程设计行车速度为250公里/小时。该铁路主要承担区域内南北方向客运任务,被喻为江苏高速铁路网的脊梁骨,打通广袤无垠的苏北、苏中、苏南的交通瓶颈。
潍宿高铁路基智能压实系统应用
潍宿高铁作为连接山东潍坊市与江苏宿迁市的重要高速铁路,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全长约399公里,设有12个车站,预计将显著提升京沪高铁的运力30%以上,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引入了中海达路基智能压实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压实过程和数据展示,提高了施工效率与精准度,解决了传统压实作业中存在的质量控制与数据追溯困难。潍宿高铁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山东至江苏高铁网络的“断点”,还为未来的交通建设设定了新的数字化标杆,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