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地质地矿】泥石流监测_滑坡监测_地质灾害监测_中海达地质灾害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中海达logo

搜索
地质灾害监测
应用痛点

分布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遍布全国,难以查清所有隐患点

监测手段有限,难以做到有效预警:隐患点监测手段单一,难以做到有效预警

预警速报难以满足防灾需求:缺少有效的监测预警模型,智能化预警程度低

解决方案


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结合多维监测仪、倾角加速度计、新型多点形变监测仪等先进装备,融合本地边缘计算、多模多频高精度定位算法、预警分析、大数据等多种新技术,构建“空天地”多源立体监测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实现高效、准确、实时智能监测预警。


应用场景


地质灾害监测


核心优势

一体化、易安装、免维护:无惧恶劣复杂环境,连续阴雨条件下设备在线率在95%以上。一体化集成监测站点,安装便捷、运维简单;有效降低配件和施工成本。

实施经验丰富:2008年进入安全监测领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研发、交付和运维经验,实施案例遍布贵州、广西、湖北、山西、四川、重庆、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本地化服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设有26家分公司,具备专业、高效的演示、演练、支撑、交付等本地化服务能力。专业技术团队7*24小时响应。


应用价值

实时在线监测预警: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预警,设备在线率≥95%。

有效降低建站成本:长基线解算模式,基站覆盖半径达20km。

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监测报告(报表)一键输出,提高报告编制效率。

应用案例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和铜仁市地质灾害监测项目
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和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15个县和铜仁市10个县的地质灾害监测任务均由中海达承担。监测项目有位移、裂缝、倾角、加速度、含水率雨量、声光报警。监测设备有GNSS接收机、雨量计、倾角计、多维监测仪、土壤含水率仪、声光报警器等
2023年广州地质灾害风险点及新增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建设项目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为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水平,继续扩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范围,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开展了2023年地质灾害风险点及新增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建设项目,中海达为该项目提供完整的监测服务方案,通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倾角加速度计、土壤含水率传感器、雨量计和视频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传输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经平台自动分析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监测预警。
某铁路线区间自然灾害监测防护系统
中海达铁路行车区间安全监测某铁路线区间自然灾害监测防护系统应用案例,基于北斗技术,融合物联网、GIS、视频、5G及专网通信技术等,通过收集各类环境指标,融合雨量、风力、温度、湿度、光感、震动等传感器模块,实现轨旁设备位移、铁塔倾斜、路基沉降监测,适用于铁路行车区间的连续安全监测。
云南丽江地灾监测项目
云南丽江地灾监测项目痛点:隐患点分散在丽江市四县一区的偏远地区,不同隐患点之间相隔远,隐患点数量多,中海达为此次项目471处隐患点安装了GNSS地表位移接收机、裂缝计、倾角加速度、雨量计、泥水位计、土壤含水率计以及预警喇叭等10类普适型监测设备。普适型监测设备把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传输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经平台自动分析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隐患点的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险情预警预报。
广西贺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广西贺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依托中海达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贺州市“技防+人防”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贺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L10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在四川泥石流灾害调查应用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地处龙门山脉,今年入汛后经历了多轮强降雨,当地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泥石流。应当地有关部门要求,需对泥石流灾害区域进行地貌特征、地表变形信息、植被覆盖情况和水文特征调查,进而评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泥石流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中海达根据项目需求情况,使用中海达L10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对测区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仿地飞行,3架次完成测区数据采集。
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项目
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监测项目有位移、裂缝、倾角、加速度、含水率雨量、声光报警。监测设备有GNSS接收机、雨量计、倾角计、多维监测仪、土壤含水率仪、声光报警器等
广西百色地质灾害监测普适型监测设备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计划在百色市新建87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对已建的119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部分设备进行升级,对已建的134处监测站点开展运维。受客户委托,中海达承担了该项目的建设及施工工作。结合客户提供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计方案,中海达在广西百色地灾隐患点安装GNSS地表位移、裂缝、倾角加速度、雨量计、泥水位计以及预警广播等6类普适型监测设备,位移、裂缝、振动等监测数据通过4G网络传输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经平台自动分析、综合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对隐患点的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险情预警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