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科学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为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研发与前沿技术试用示范,某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野外试用工作。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处于连云山脉与幕阜山脉交汇区域,山高坡陡,千米以上山峰密集,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该项目涉及的三处滑坡隐患点均处于变质岩剥蚀构造丘陵地貌,遇到强降雨时易沿岩土界面滑动,严重威胁坡下学校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客户单位委托,中海达提供地灾安全监测预警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新型地灾监测预警设备,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运输难,高空作业风险大:试点区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道路狭窄、坡陡弯急,设备运输尤为困难。同时,角反射器等关键监测部件需要安装在滑坡体的高处和危险位置,施工人员不仅要克服高空作业风险,还要在不稳定的山体表面进行危险作业,容易诱发滑坡次生灾害风险。
设备供电保障存挑战:项目所在地区多雨且试点区地势复杂,连续阴雨天气成为供电保障的一大难题。传统太阳能供电系统在长期阴天环境下频繁“告警”,电池续航不足、供电中断导致作业风险大,这对设备连续运行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结合某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依据“危险性、代表性、可行性”原则,科学规划监测范围,精准匹配预警需求,中海达提供了专业的地灾安全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在三处隐患点布设多点形变监测仪开展面状实时监测,同时建设北斗表面位移监测站(GNSS)实现点状高精度监测。普适型监测设备把采集到的监测信息通过4G网络传输到监测云平台,经平台自动分析、综合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对隐患点的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险情预警预报。
▲方案架构
▶ 现场勘察
▶ 设备安装
▲多点形变监测仪
▶ 设备调试
检查数据采集、传输通信情况,对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且达到预期性能,并将监测数据接入监测云平台边坡雷达子系统。
项目以“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示范点建设”为目标,围绕实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科学分析滑坡体稳定性、及时开展灾害预警预测等核心需求展开实施。通过应用多点形变监测仪、北斗表面位移监测站(GNSS)及声光报警器等点面融合的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隐患点全天候、连续性监测,为政府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及应急预案启动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持,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监测云平台边坡雷达子系统
作为国内首批新型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试点项目,业界首次将多点形变监测仪与北斗独立定位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为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隐患的监测提供了低成本、高适应性的精准监测解决方案,对地灾监测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4小时动态感知与预警响应:通过构建“点面结合、立体覆盖”的智能监测体系,实现了对隐患点的24小时全天候实时动态感知与预警信息快速响应,显著提升地灾风险感知、趋势研判与应急处置效率。
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系统采用低功耗、长续航架构,配套高效太阳能供电组件,在连续阴雨、弱光等极端气候条件下依然保障稳定运行,大幅降低运维频次。所配套的监测终端与传感器设备均通过多轮严苛环境适应性验证,具备卓越的防护能力与抗干扰性能,确保在高温、高湿、强风雨等复杂环境中仍能高精度采集、稳定传输关键形变监测数据。
中海达充分发挥技术引领的优势以及结合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圆满完成了湖南省岳阳市某地灾监测预警设备试用示范任务。项目成果不仅为当地政府地灾风险防控与应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全国范围内普适型、低成本、高效能地灾监测体系建设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