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SLAM RTK V6】宁夏某公司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堆体测量应用中海达 V6 SLAM RTK激光扫描方案

中海达logo

搜索
宁夏某公司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堆体测量SLAM RTK应用



项目背景

在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方量测量是成本控制、物料采购和工程进度管理的核心环节。然而,传统的方量测量方法,如人工量方、全站仪打点和常规RTK测量,存在诸多缺陷。人工量方依赖经验,精度低;全站仪和常规RTK需逐点测量,效率低下,且在复杂地形或大堆体中容易因采样点稀疏而产生误差。并且,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内业处理,导致时效性不足。

宁夏某公司作为地区交通施工的骨干企业,主要承接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等项目。此次省级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迫切需要在施工前储备大量沙石物料,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料消耗与补充。精准测算沙石堆体体积是确保采购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超购浪费或短缺误工,以及保障资金合理使用的关键。


痛点分析

1、效率低下,耗时耗力:使用全站仪或常规RTK 逐点测量,需多人配合,单个堆体测量需 1-2 小时,且内业数据处理需额外 1 小时以上,难以满足大规模、高频次的测量需求。

2、数据滞后,决策被动:传统方法无法实时输出方量结果,需人工整理计算后才能反馈给采购部门,导致采购计划调整滞后,影响物料周转效率。

3、精度不足,成本失控:人工估算依赖“长 × 宽 × 高” 粗略计算,忽略堆体不规则形态,误差常达 10%-20%,导致超购浪费或采购不足,直接影响工程成本与进度;

项目需求

在此次项目实施中,客户需完成以下核心任务:

1.快速方量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迅速对来料进行方量计算,实时监控沙石堆体的消耗变化,动态调整采购计划,以确保物料供应与工程进度紧密匹配。

2.精准体积测量:对进场的沙石堆体进行高效的体积测量,获取准确的方量数据,为采购结算与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

3.三维扫描与数据存档:对现场进行全面的三维扫描,生成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并进行存档,为项目管理与审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实施方案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精度差、数据滞后等痛点问题,中海达给客户推荐了SLAM RTK V6

V6是一款专为工程堆体测量设计的智能设备,融合SLAM激光扫描、实时方量计算、高精度定位技术于一体,核心优势如下:

1、SLAM 激光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高密度三维点云数据,进而详细描述堆体细节,确保测量精度;


堆体扫描

 

2、实时方量计算功能: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手簿内置软件可立即生成方量结果,无需内业二次处理,支持现场导出计算报告;

3、高效作业模式:单人即可操作,10分钟内完成单个大型堆体测量,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与时间消耗。


 

手簿计算体积

 

 

堆体三维模型


与传统测量方法对比表


测量设备

外业采集时间

内业处理时间

总耗时

精度误差

操作人数

人工估算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10%-20%

1人

全站仪

60分钟

40分钟

100分钟

5%-8%

3人

常规RTK

40分钟

30分钟

70分钟

3%-5%

2人

中海达V6

10分钟

1分钟

11分钟

≤1%

1人


作业注意事项    

1.堆体扫描时可适当旋转设备朝向堆体方向,注意仪器前方或侧方不要有人员随行,避免遮挡或产生不必要的噪声点;

2.仪器扫描时,要注意避免产生扫描盲区或空洞。中海达V6具有实时全量点云显示模式,可实时查看扫描成果,避免返工;

3.较大或存在遮挡的堆体,可配合对中杆,增加高度,减少盲区;

4.不同堆体,因反射率可能会造成测距缩短,扫描时注意查看实时点云,适当调整扫描位置或角度;

5.堆体如有较多覆盖物,如杂草、施工设备等物体,需通过中海达内业软件HI-LIDAR先进行点云预处理,否则可能会影响方量计算的精度。

项目总结

中海达SLAM RTK V6在宁夏项目的堆体测量中,展现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

成本管控更精准:通过高精度方量测算,将沙石采购误差控制在1%以内,单项目节约采购成本超50万元;

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单个堆体测量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满足大规模物料盘点需求;

管理决策更高效:实时输出的数据报告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可靠依据,推动物料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

作为交通施工领域堆体测量的革新工具,中海达SLAM RTK V6不仅解决了传统测量的精度与效率难题,更助力企业实现了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控,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